UEFI(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是一种现代计算机固件接口标准,用于替代传统的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以下是关于UEFI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
功能定位 UEFI作为操作系统与系统固件之间的接口,负责硬件初始化、自检(POST)、设备驱动加载等任务,是传统BIOS的升级替代方案。
技术背景
- 前身为Intel 1998年开发的 Intel Boot Initiative,后更名为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 (EFI),2005年由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论坛推广。
二、主要优势
安全性提升
支持硬件签名校验,防止恶意固件加载,提升系统安全性。
兼容性与扩展性
- 支持大容量硬盘(如2.2TB以上)和新型硬件(如NVMe SSD);
- 提供标准化的接口规范,确保不同厂商设备的互操作性。
功能增强
- 支持通过网络进行固件更新,减少用户干预;
- 支持UEFI应用商店,扩展系统功能。
三、与BIOS的区别
启动方式
- BIOS仅支持传统BIOS启动模式,无法直接引导UEFI应用(如PE文件);
- UEFI原生支持直接加载UEFI应用,简化了启动流程。
硬件支持
- UEFI兼容NVMe SSD等新型存储设备,而BIOS多用于传统机械硬盘。
固件存储
- 两者均存储在芯片中,但UEFI芯片更强调模块化和可扩展性。
四、应用场景
现代操作系统: Windows 8及后续版本、Linux等均原生支持UEFI; 旧系统升级
五、总结
UEFI通过标准化接口和增强功能,显著提升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兼容性和扩展性,已成为当前主流计算机的标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