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认真准备第一次课
锁定教学目标:让学生重新认识计算机基础应用课,明确课程运用区域,提出上课具体要求,了解学生的基础。
采用双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互动的形式吸引学生兴趣,了解课程重点及应用区域,并通过写自我介绍了解学生情况。
作业形式多样,内容适当
作业内容应与学校德育工作挂钩:既巩固操作知识,又深刻理解德育内容,履行全员德育责任。
导读法
以自学为主,结合阅读、讨论、演讲的方法:教师编制自学提纲,学生根据提纲自行阅读、解答问题、互相讨论矫正,教师巡回辅导、点拨、讲解,最后让学生演讲、小结。
看
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通过观察计算机硬件设备或图片,增强形象记忆;通过看书自学,教师适时点拨,培养自学习惯;通过看网络,教会学生查找、收集、加工、存储信息。
玩
结合玩游戏与学习电脑知识:寓教于乐,开发智力,使用益智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学会计算机操作,但要控制游戏时间,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后再玩。
学生动手操作练习
教师展示做好的例子,逐步教学生制作,及时发现并讲解操作难点和误区,通过反复练习巩固知识。
任务教学法
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遵循知识的连续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张有弛,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列表法
对于信息量大且枯燥的内容,使用表格进行总结和比较,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实践环节教学设计
对标新技术、新规范和新产业,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实践项目,解构与重构内容,涵盖最新技术,帮助学生适应未来岗位需求。
建立完整的实践环节教学知识框架体系,提供详细的实践指导和辅导,明确实践目标和评价标准,鼓励团队合作。
理论教学
根据课程特点和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宜的教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科学创新技能。
资源管理和文件操作
强调资源管理的使用和控制面板的使用,结合具体操作进行理论讲解和上机实验,重点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数据编码
掌握数据编码在计算机中的使用,特别是常用进制之间的转换,注意特殊情况处理。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使学生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自学能力和科学创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