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乐主义是一种以追求感官愉悦和物质享受为核心价值的思想倾向,其具体表现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意识层面
精神空虚与信仰缺失 表现为人生哲学的扭曲,如"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时行乐态度,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摇,甚至沉迷宗教或物质崇拜。
价值观念偏差
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或社会利益之上,认为"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缺乏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工作态度与行为层面
精神懈怠与不思进取
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常以"清茶报纸"、"混日子"等方式消磨时间,对改革和难题推诿扯皮。
贪图享乐与铺张浪费
追求物质享受,如超标准公务接待("一、两千元一桌"甚至更高)、频繁公款旅游、高消费娱乐(如舞厅、按摩)等。
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
重形式轻内容,如"文山会海"、"形象工程",以及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如权钱交易、以权易权)。
三、社会影响层面
奢靡之风盛行
社会风气转向追求表面光鲜,如过度包装、炫耀性消费等,形成不良社会氛围。
特权思想与腐败滋生
将岗位与特权挂钩,导致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如"官商勾结"、"以权谋私"等。
四、其他表现特征
逃避责任与担当缺失: 面对困难时推诿扯皮,缺乏攻坚克难的精神。 计较个人得失
总结:享乐主义通过侵蚀价值观、破坏工作纪律、滋生腐败等途径,影响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反对享乐主义需从思想教育、制度约束和监督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倡导艰苦奋斗、奉献精神与担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