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疆域在其鼎盛时期达到了约 1316万平方公里。这一疆域的扩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后金时期的14.3万平方公里逐渐扩张至清朝统一中国后的1300万平方公里左右。
具体来说,清朝的疆域扩展过程如下:
后金时期(1616年-163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初始领土面积为14.3万平方公里。
清朝建立与扩张(1636年-1683年):
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领土面积达到372.4万平方公里。1662年,清朝统一汉地,领土面积达到722.4万平方公里。1683年,施琅平定台湾,领土面积达726万平方公里。
极盛时期(1683年-1759年):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但实际丧失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25万平方公里国土。1691年,康熙同喀尔喀与内蒙古的王公们举行多伦会盟,领土面积达906万平方公里。1720年,康熙驱逐占据西藏的准噶尔势力,领土面积达1036万平方公里。1724年,雍正平定青海,领土面积达1096万平方公里。
统一全国(1759年-1820年):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起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面积为1300万平方公里。
清朝的疆域不仅包括了今天的中国大部分地区,还涵盖了蒙古、新疆、西藏、台湾以及东北边疆等地。这一疆域的广阔,使得清朝成为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其疆域之广,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