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钟粟”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与引申义 - 字面:
指古代以“十釜”为“钟”的容量单位,千钟即表示大量粮食,泛指五谷丰登、粮食满仓的景象。
- 引申义:在宋代文献中特指官员的俸禄,用以形容高官厚禄。
文化象征 该词与“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等意象结合,构成《劝学诗》中“读书改变命运”的核心思想,强调通过科举功名获得物质与精神满足。
二、出处与背景
文献来源:
出自北宋第三位帝王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全句为“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与“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句并称。
创作背景:该诗旨在劝勉学子通过勤奋学习追求功名,反映了宋代重文轻武的社会价值观。
三、相关文化内涵
功名与物质的关系
诗句体现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认为通过读书考取功名是获得财富、地位和美好生活的最佳途径。
社会价值观的映射
反映了宋代对文官政治的推崇,以及通过科举实现社会流动的理想。
综上,“千钟粟”不仅是描述物质富足的意象,更是宋代文化中功名与物质满足紧密关联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