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是唐朝第七位皇帝,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亦称唐明皇。他的统治可分为前期开创开元盛世和后期因安史之乱导致衰落两个阶段,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
一、早年经历与登基
出身背景 唐玄宗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母为窦皇后(窦德妃)。他出生于洛阳,早年随父参与宫廷政治。
政变夺权
- 公元710年,联合郭元振、王毛仲等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取得政权控制。
- 712年,李旦禅位,李隆基改元“先天”,正式登基为帝。
二、开元盛世(713—741年)
政治改革
- 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整顿吏治,推行宽政,减轻赋税,促进经济繁荣。
- 建立京内外官员选拔制度,亲自考核县令,淘汰不称职官员。
边疆巩固
- 封粟末靺鞨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封南诏皮罗阁为云南王,加强多民族统治。
文化成就
- 支持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发展,设立“太乐署”管理宫廷乐舞,培养王维、李白等文人。
三、由盛转衰(742—756年)
后期执政特点
- 宠信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导致政治腐败。
- 重用安禄山等边疆将领,试图通过军事手段稳定边疆,却埋下安史之乱隐患。
安史之乱爆发
- 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李亨继位后尊玄宗为太上皇。玄宗逃往蜀中,标志着开元盛世的终结和唐朝中衰的开始。
四、历史评价
功绩: 开创开元盛世,奠定唐朝鼎盛基础,推动经济、文化发展。 过失
争议性:作为帝王,他兼具雄才大略与昏庸失误,成为历史评价的复杂对象。
五、其他重要信息
陵墓与纪念:葬于陕西金粟山泰陵,清朝避讳改称元宗。
后世影响:其统治模式被后世帝王借鉴,开元盛世成为封建社会黄金时期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