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孟晚舟事件始末

时间:2025-03-30 00:46:30 计算机

华为孟晚舟事件是2018-2021年间引发全球关注的中美科技与政治博弈事件,主要经过如下:

一、事件导火索

2018年12月1日

华为CFO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转机时被加拿大警方逮捕,美国以华为违反对伊朗制裁为由提出引渡要求。 - 核心问题:

孟晚舟在2009年已不再担任涉案公司董事,且相关业务合规合法。

美国政治背景

事件背后是中美科技竞争加剧,美国通过政治手段打压华为,意图遏制其全球技术影响力。

二、事件发展

加拿大司法程序

- 保释争议:

2018年12月11日,加拿大法院批准孟晚舟保释,但美国持续施压。

- 程序滥用指控:华为指控加拿大司法部存在程序滥用,孟晚舟在2019年3月对加拿大提起民事诉讼。

中美外交博弈

- 中国坚决反对:

中国政府通过外交渠道多次敦促加拿大撤销逮捕令,强调事件是政治迫害。

- 国际舆论压力:事件引发全球对美国单边主义的质疑。

三、事件高潮

2020年引渡案进展

- 双重犯罪争议:

加拿大法院2020年5月认定孟晚舟符合“双重犯罪”标准,但程序合法性仍存疑。

- 华为持续抗争:孟晚舟在狱中仍保持低调,华为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四、事件结局

2021年9月释放

- 经中国政府3年外交努力,孟晚舟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延期起诉协议(DPA),于2021年9月24日乘坐中国政府包机回国。

- 回国场景:

孟晚舟脚腕留有电子镣铐淤青,下飞机时哽咽表示“祖国,我回来了!”。

后续影响

- 孟晚舟2023年成为华为轮值董事长,推动公司全球化战略调整。

- 事件成为中美科技竞争的标志性案例,引发全球对数据流动与商业自由的讨论。

总结

孟晚舟事件是政治与商业交织的产物,反映中美科技竞争的复杂性。通过事件,可见中国维护公民权益的决心,也暴露出国际法律体系在政治干预下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