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复权和后复权是股票分析中两种常用的价格调整方法,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核心定义与调整方向
前复权 - 以当前股价为基准,将历史价格进行调整,使得过去的分红、送股等权益分配事件“回溯”到当前价格水平。 - 计算公式:
$$\text{复权后价格} = \frac{\text{复权前价格} - \text{现金红利}}{\text{1 + 流通股份变动比例}}$$
- 作用:消除历史权益分配对价格的影响,保持价格走势的连续性,便于技术分析。
后复权
- 以股票上市首日为基准,将历史价格进行调整,使得未来的分红、送股等事件“前置”到当前价格水平。 - 计算公式:
$$\text{复权后价格} = \text{复权前价格} \times (1 + \text{流通股份变动比例}) + \text{现金红利}$$
- 作用:反映股票自上市以来的累计涨幅和真实价值增长,适合长期投资分析。
二、应用场景与分析价值
前复权
- 优势: - 短期交易和技术分析:消除价格跳跃,清晰展示近期价格波动,便于识别支撑位和阻力位。 - 成本分析:可直观显示历史最高/最低价及成本密集区域。 - 局限性
- 长期数据失真:早期价格可能被过度调整,导致与实际价值偏差较大。
后复权 - 优势:
- 长期投资评估:反映股票真实价值增长,便于计算累计收益率和投资回报率。 - 填权行情分析:可观察股价是否回补除权前的水平。 - 局限性:
- 技术指标偏差:均线、MACD等指标可能因价格调整失真,影响短期判断。
三、价格表现差异
前复权:K线图上,除权前后的价格跳跃被消除,形成“连续”走势,当前价格与K线显示价格一致。- 后复权:K线图上,除权前的价格被“拉伸”向上,导致当前价格低于K线显示价格。
四、选择建议
短线/技术分析:优先使用前复权。- 长期投资/价值分析:建议采用后复权。- 特殊场景:若需观察特定事件对价格的即时影响,可结合不复权数据。
通过以上分析,投资者可根据分析目的灵活选择复权方式,以获得更准确的投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