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电延时继电器是一种 常用的电器设备,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中。它通过控制电路的开关时间来实现电器设备的延时关闭,从而达到省电、安全等目的。当电源断开后,继电器线圈失电,延时一段时间后,接点6-8断开,恢复到NO状态,完成所需功能。
工作原理
断电延时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对简单但非常有效。它主要由计时器、继电器、电容和电阻等元件组成。当电源通电时,电容开始充电。当电容电压达到继电器触发电压时,继电器吸合,控制电路开通,并开始计时。当电源断开后,电容通过电阻放电,经过设定的延时时间后,继电器触点恢复为初始状态。
应用场景
断电延时继电器常用于需要延时关闭的场合,例如:
控制一台电机,在按下停止按钮后需要延时一段时间再重新启动工作。
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用于实现断电后的延时复位功能。
构成
断电延时继电器的整体构成包括:
电源部分:提供断电延时继电器内置瞬动电磁继电器和复位线圈工作所需的电源。
二次电源部分:供断电后延时部分与置位线圈工作。
延时工作部分:可编程定时集成或CMOS计数分频集成来完成延时。
驱动部分:驱动继电器动作。
执行继电器部分:包括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用于实现延时置位和复位功能。
常见类型
断电延时继电器通常采用双稳态极化电磁继电器(又称为2绕组闭锁型继电器)来完成触点转换要求。该继电器内部拥有置位线圈S和复位线圈R,是一种可以保持置位状态或复位状态的闭锁结构继电器。
选择建议
在选择断电延时继电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延时精度:可编程定时集成电路或CMOS计数分频集成通常具有更高的延时精度。
延时时间: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延时时间。
工作电压:确保继电器能够适应系统的工作电压。
触点类型:根据需要选择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断电延时继电器,以实现所需的延时控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