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现金流量的计算是财务分析中的核心内容,以下是其核心计算方法及要点:
一、基本计算公式
直接法公式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付现成本) + 折旧
公式变形:
$$= (营业收入 - 付现成本) \times (1 - 所得税率) + 折旧 \times 所得税率$$
该公式直接汇总现金流入与流出,适用于现金流较易获取的情况。
间接法公式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税后净经营利润 + 折旧
公式变形:
$$= 营业收入 \times (1 - 所得税率) - 付现成本 \times (1 - 所得税率) + 折旧 \times 所得税率$$
该公式以净利润为起点,调整非现金性项目(如折旧、摊销)及营运资本变动,便于分析净利润与现金流的差异。
二、计算步骤与注意事项
数据收集
确定计算周期(月度/季度/年度),收集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支付给员工的现金、支付的税费等原始数据。
区分现金流入与流出,例如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为流入,购买原材料支付的现金为流出。
选择计算方法
直接法: 适合现金流数据完整的企业,通过“现金流入 - 现金流出”计算。 间接法
关键调整项目 加回非现金性支出:折旧、摊销、利息支出等。
调整营运资本变动:应收账款减少、应付账款增加等。
结果分析
经营活动现金流为正,表示现金流入大于流出,企业具备短期偿债能力。
为更全面分析,可结合自由现金流(EBITDA - 资本支出)评估长期经营能力。
三、示例计算
假设某公司某年度数据如下:
营业收入:1,000万元
营业成本(付现成本):600万元
折旧:200万元
所得税率:25%
直接法计算: $$1,000 - 600 + 200 = 600 \text{万元}$$ 间接法计算
$$\text{税后净经营利润} = 1,000 \times (1-0.25) - 600 \times (1-0.25) = 375 \text{万元}$$
$$375 + 200 \times 0.25 = 425 \text{万元}$$
(注:两种方法结果差异源于折旧的直接扣除或加回方式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法)。
四、补充说明
同比分析:通过比较本期与上期的现金流变动,分析经营效率(如营运资金变动率)。
现金流质量:关注经营活动现金流与净利润的匹配度,避免依赖非经常性项目。
以上方法为企业提供了多维度的现金流分析视角,建议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