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人识别号是税务机关为纳税人分配的 唯一身份识别代码,用于标识纳税主体并实施税务管理。其具体定义和特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
企业纳税人 企业纳税人识别号由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成,包含18位数字或字母,结构如下:
- 前6位:
登记管理部门代码 + 地区行政区划码
- 中间9位:主体标识码
- 最后1位:校验码
自然人纳税人 个人纳税人的识别号通常为身份证号码,用于个人所得税等涉税事项。
二、主要用途
税务管理:
作为纳税申报、发票开具、税务稽查等核心信息的载体;
身份认证:与营业执照、身份证等证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信息共享:便于银行、社保等机构进行数据对接。
三、查看方式
企业 - 税务登记证或合并后的营业执照上直接标注;
- 登记机关官网或电子税务局查询。
自然人
- 身份证号码即为纳税人识别号;
- 部分城市可通过社保/公积金平台查询。
四、与其他税号的区别
税号: 在中国语境中,税号与纳税人识别号基本为同一概念,特指18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社保/公积金号
五、注意事项
唯一性:每个纳税人仅有一个识别号,企业注销后该号不再使用;
变更管理:若登记信息变更,需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通过以上说明,可以看出纳税人识别号是现代税收征管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兼具身份识别与税务管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