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简介

时间:2025-03-28 23:33:43 计算机

赵光义,即宋太宗,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字廷宜,原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赵匡胤的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他于939年11月20日出生于开封府浚仪县崇德北坊护圣营官舍,是宋宣祖赵弘殷和杜太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宋太祖赵匡胤之弟。

赵光义在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其兄的得力助手。陈桥兵变后,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赵光义因功被封为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不久领泰宁军节度使。宋太祖驾崩后,赵光义在“烛影斧声”的疑云中即位,成为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改年号为太平兴国。

在位期间,赵光义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纳土归顺,又亲征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之后两次攻辽,却先后大败于高梁河之战和岐沟关之战。此后执行守内虚外的政策,对辽采取守势。在位期间,他还鼓励农业、扩大科举,编纂《太平御览》等书,加强“重文”风气。

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