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电商售假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赔偿。具体的赔偿标准如下:
基本赔偿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如果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食品类商品的特别赔偿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惩罚性赔偿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若商家的行为构成恶意侵权,可能需要按照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赔偿数额。如果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等情况。
退货退款
消费者在购物平台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的,有权要求销售者赔偿给自己造成的损失还可要求其支付商品价款三倍的赔偿金,赔偿金不足500元的,为500元。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要求网购平台介入,或者向消委会投诉。
证据收集
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需要收集充分的证据,包括购买记录、聊天记录、商品照片等,以便在协商或诉讼中使用。
综上所述,消费者在遇到食品电商售假的情况时,可以要求商家按照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进行赔偿,且最低赔偿额不少于500元。如果商家拒绝赔偿,消费者可以向电商平台投诉或向消费者保护协会求助,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建议消费者在购物前仔细查看商家的信誉和评价,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