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主表的编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工作底稿法
程序:将资产负债表期初数和期末数、利润表本年发生数过入工作底稿,分析当期业务编制调整分录并过入工作底稿,核对调整分录借贷合计相等且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项目调整平衡后,根据工作底稿编制正式现金流量表。
优点:勾稽关系明显,能在一张表中完成编表要求,一目了然。
缺点:调整分录比较繁琐。
序时账法
程序:以记账凭证为基础,逐笔判断现金科目分录对应的现金流项目,再汇总各现金流项目对应的金额。
优点:操作简单,符合会计人员习惯,通常企业从ERP系统导出的现金流量表就是用的这种方法。
缺点:工作量大,附表比较难勾稽,合并现金流量表编制有局限。
模板法
程序:先填写试算平衡表确保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勾稽,再根据科目余额表按不同项目性质及规则准确填列现金流量表模板,最后检查主表不平原因以确保编制准确。
优点:勾稽关系清晰,自动生成附表。
缺点:无法体现编制过程逻辑,可能忽略业务实质。
直接法
程序:从银行存款明细账出发,为每个明细指定现金流量项目。例如,收到货款就指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优点:显示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各项目流入流出的具体内容,与间接法相比较,它更能全面地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收支全貌,其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有助于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投资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
缺点:非常费时费力,尤其是当银行存款明细较多时,且编制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可能与补充资料存在差异。
间接法
程序:根据公式计算现金流量表的每个项目数字。例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含税)+应收项目本期减少-应收项目本期增加+预收项目本期增加-预收项目本期减少+本期收回前期已核销的坏账。
优点:高效,且编制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补充资料一致。
缺点: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对每个项目进行分析和调整,使其更接近真实情况。
逆向编制法
程序:首先求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其次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流量净额”求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再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附表中从净利润-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至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或增加)的金额,求出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或减少)行中。
优点:通过公式推导,简化编制过程。
缺点:需要确保每个计算步骤的准确性,以避免最终结果的偏差。
建议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编制方法。对于大型企业,序时账法和模板法可能更为适用;对于中小型企业,直接法和间接法可能更为简便。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勾稽关系的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