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入定后的境界

时间:2025-03-27 17:34:53 计算机

南怀瑾先生对入定境界的描述可从以下角度综合理解:

一、核心境界特征

既不散乱,又不昏沉

真正的入定状态是心念停止、身体与呼吸自然和谐,既非完全清醒(散乱),也非深度睡眠(昏沉)的中间状态。这种境界超越了普通意识层面的觉知,达到一种“当下即空”的清明清明境界。

感官体验的特殊化

- 可能伴随体内雷鸣般的声音或外界环境声音的异常感知(如他人言语如打鼓般震动);

- 呼吸调节达到“不呼不吸”的微妙平衡,身体感知变得敏锐而深邃。

二、常见误区辨析

避免昏沉与散乱

部分人误将深度睡眠或过度专注(如禅修时)视为入定,但南怀瑾强调,若未觉察到昏沉的本质,仍属散乱;若刻意追求不昏沉,反而易陷入散乱。

破除形式主义

仅通过调息、止息等技巧达到表面平静,并非真正的入定。真正的入定需在觉察到身心状态后,转而观照内在空性。

三、修行建议

观心与观空:

在呼吸调整基础上的进一步训练,需从身体感受转向对“空性”的直接体验;

破除常见执着:避免将入定与知识、成就等外在标准挂钩,真正的入定是超越二元对立的智慧。

南怀瑾先生强调,禅定不仅是身体与呼吸的调节,更是对心性本质的洞察。若想深入理解,需结合传统修法与内在觉察,避免仅停留在表面形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