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泽慧简介

时间:2025-03-27 12:03:42 计算机

何泽慧(1914年3月5日—2011年6月20日),出生于江苏苏州(原籍山西灵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她与钱三强共同开创了中国核物理研究的新纪元,对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及高能物理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一、教育背景与职业发展

早期教育

193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攻读实验弹道学专业,1940年获工程博士学位。

核物理研究奠基

1946年与钱三强共同在法国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发现铀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首次捕捉到四分裂径迹,国际科学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8年回国参与创建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后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主持研制出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

二、科学成就

核物理领域

发现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为核物理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领导团队研制出中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命名源于她对高能天体物理的贡献。

应用与推广

参与反应堆与加速器建设,承担原子弹、氢弹研制中的基础研究任务。

主持建设高山宇宙线观察站,开展高空气球实验,推动中国在高能天体物理领域起步。

三、荣誉与影响

奖项与称号:

获195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1年被授予“中国科学界最高荣誉奖”。

学术地位:与钱三强共同开创中国中子物理学和核裂变物理实验研究领域,被誉为“中国核物理的奠基人之一”。

精神遗产:提出“慧根深厚、慧眼独具、慧智泽世、慧心如兰”的家训,培养了大批年轻科学家,推动中国科学界形成“爱国、奉献、求实”的优良传统。

四、个人品质

爱国情怀:二战期间滞留德国,后毅然回国投身科研,体现“科学救国”理念。

奉献精神:一生淡泊名利,将全部精力投入科研,亲自动手解决核乳胶制作中的技术难题。

国际影响力: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顶级会议报告,被《自然》杂志称为“科学珍闻”。

何泽慧的贡献不仅在于科学成就,更在于她以身作则的科学家精神,成为中国科学界永恒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