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军的由来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结合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进行说明:
一、东汉末年“关东军”(190年)
中国东汉末年,以袁绍为首的诸侯联合组成军队讨伐权臣董卓,因驻守函谷关以东地区,故称“关东军”。该军队最初由十一路诸侯组成,后推袁绍为盟主。但因军心涣散、持久战力不足,最终未能击败董卓,随后群雄割据,关东军解散。
二、日本关东军的形成(1905年后)
日俄战争后背景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通过《朴茨茅斯条约》获得南满铁路(旅顺至大连)的驻军权,最初以“南满洲铁道守备队”名义组建军队,负责铁路沿线守备。
机构演变
- 1912年清政府灭亡后,该部队逐步发展为“关东军”,并成为日本在东北的军事核心。
-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迅速扩大规模,1932年扶植伪满洲国,成为伪满洲国的实际统治者。
三、侵华战争中的角色
侵华先锋: 关东军是日本侵华战争的主要执行者,1931年通过武力侵占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资源依托
四、名称由来
地理概念:关东军名称源于辽宁的“关东州”,日军以此地名强化对东北的殖民统治意图。
心理策略:通过使用中国地理概念,强化对占领区的控制认知。
总结
关东军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重要工具,其形成与日俄战争后对南满铁路的控制密切相关。从最初的地方铁路守备队发展为侵华主力部队,关东军在东北地区长期驻扎,最终成为伪满洲国的实际掌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