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简介

时间:2025-03-26 16:43:49 计算机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 敦煌石窟群体中的代表窟群,位于 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宕泉河西岸的断崖上。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的始建年代有多种说法,但通常多依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说。洞窟主要分布在南北长约2公里的崖面上,高约40米至50米,岩质为酒泉系砾石岩层。由于沙层疏松,不适于雕刻,故石窟中以泥塑彩绘为主。

莫高窟不仅是一座佛教艺术宝库,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宗教的重要遗址。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个方面。窟内保存有大量壁画和彩塑,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佛教故事、历史传说、山水风景等。此外,莫高窟还藏有大量珍贵的文物,如藏经洞出土的经卷、文书、织绣和画像等。

莫高窟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其中南区有487个洞窟,是进行礼佛活动的场所,每个洞窟都保存有塑像和壁画。北区有248个洞窟,是僧人坐禅修行、居住、瘗埋葬的场所。

莫高窟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内涵,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