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算术》:
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内容包括算术运算、方程求解、几何、数论等,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重要奠基之作。
《几何原本》:
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300年,是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本原理和定理的集大成之作。
《周髀算经》:
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并介绍了勾股定理的早期应用。
《孙子算经》:
成书时间大约在四、五世纪,包含“鸡兔同笼”等经典问题,提出“物不知数”问题(中国剩余定理雏形)。
《张丘建算经》:
成书于公元480年左右,首次提出“百鸡问题”(不定方程),研究最小公倍数与等差数列。
《五曹算经》:
成书年代和作者不详,是中国古代数学专著《算经十书》之一。
《夏侯阳算经》:
成书年代和作者不详,也是《算经十书》之一。
《海岛算经》:
由刘徽于三国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编撰,是中国学者编撰的最早一部测量数学著作,为地图学提供了数学基础。
《数书九章》:
南宋·秦九韶著,系统阐述“大衍总数术”(中国剩余定理)和高次方程数值解法。
《四元玉鉴》:
元代·朱世杰著,发展多元高次方程组(四元术)和垛积术(高阶等差数列)。
《详解九章算法》:
南宋杨辉对《九章算术》的注解与拓展,引入了“纵横图”(杨辉三角)。
《算法统宗》:
明朝程大位著,将传统数学与商业贸易紧密结合,收录了近600道实际问题的详细解答。
这些著作不仅在古代中国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的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建议进一步研究和阅读这些经典之作,以深入了解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