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电商假货销售的处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下是具体的处罚措施:
罚金与有期徒刑
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行政处罚
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平台责任
网络电商平台售假的,会根据售假的犯罪所得以及售假造成的实际损害后果等因素来综合确定,认定为犯罪后,会被处以有期徒刑、罚金等刑罚。
承销平台承担连带责任,由平台公司注册地工商管理部门处罚。
其他处罚
案发后查扣的尚未销售的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货值金额达200万余元,在量刑时酌情从重予以考量。
情节轻的会处以不等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会吊销营业执照,甚至构成刑事犯罪。
建议
电商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销售的产品真实、合法、合格,以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同时,电商平台也应加强自律,建立完善的商品审核机制,防止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平台销售。对于发现的假货销售行为,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配合调查,以减轻可能的法律责任。